艺苑

期刊名称:艺苑
创办日期:2005
主管部门: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
主办单位:福建艺术职业学院
刊期:双月
电话:0591-38268061
Email:yyzzs@vip.163.com
国内统一刊号(CN):35-1278/G0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2545

访问量:74306
日访问量:25

  • 发刊词

    齐建华;

    <正>乙酉年初春,莺飞草长时节,《艺苑》破土而出了。我们自然期望着能在这片园地中生成一道亮丽的艺苑风景线。而当我们行走在由多元艺术话语形式、艺术审美表达以及艺术与商业共谋等集合拼接而成的当代艺苑的密林中时,时常会有“乱花渐欲迷

    2005年01期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6 ]
  • 谢艾非作品选登

    谢艾非;

    <正>~~

    2005年01期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1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 ]
  • 英中园林:从自然清新到离奇怪诞

    周宁;

    <正>法国人将18世纪英国模仿中国园林风格建造的、带有明显异国情调的园林称为“英中园林”(Le Jardin Anglo- chinois),意思是英国的中国式园林。17-18世纪间,英国一度流行中国园林热。然而,什么是英国人理解的中国园林?难道就是亭阁、宝塔、风铃、花溪曲径?坦普尔、艾迪生早期所说的Sharawadgi,表现的是一种自然质朴的园林风格;而钱伯斯后来主张的中国园林,则是一种异国情调的、浪漫主义的东方想象中的东方园林,风格离奇怪诞, 与当年艺术师法自然的主张全不相干甚至完全相反。说到底,中国园林对英国的影响,只是英国园林艺术自身发展与变化所假借的一种隐喻或象征。

    2005年01期 4-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9K]
    [下载次数:3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3 ]
  • 生命的泛音——蔡国强及其前卫艺术写意

    杨世膺;

    20世纪80年代以后,泉州藉的旅美现代艺术家蔡国强在全球各地一次次以其独创的“火药艺术”,令西方艺术界刮目相看。他由“蔡氏火药艺术”作为发端,不断变幻手法、形式、内容,不断创造出现代艺术史上的新神话。这些年来,在我们“诗意地栖居”的“地球村”上, 几乎所有最为重要的艺术馆都有他的足迹。蔡国强的前卫艺术产生的巨大冲击波被西方媒体称为“蔡国强旋风”。

    2005年01期 13-15+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3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0 ]
  • 如何言说音乐——兼论罗曼·罗兰对音乐的现象学言说

    郭勇健;

    <正>音乐历来被公认为最不可言说的一种艺术。人们普遍认为,语言和音乐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甚至“言说音乐”看起来就是一个生造的词组,一个把互不相干的东西强行捆绑在一起的“狮头羊妖”。因此,“如何言说音乐”似乎可以看作是一个关于音乐美学和音乐理论的“伪问题”。然而另一方面,人们却几乎从未放弃言说音乐的需求和努力。音乐史和音乐批评就是这种需求和努力的现实印证。如果我们还承认,那些音乐史和音乐批评毕竟不是毫无意义的,那么它们就足以说明,音乐不但具有言说的必要性,而且具有某种言说的可能性。只是这种“言说音乐”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尚未引起以往音乐理论应有的关注罢了。但是假如我们以现象学和美学的观点审视音乐艺术,则“如何言说音乐”的问题自然便会引起我们的重视。本文试图以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多夫》为例,初步探讨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应当包括三个方面:为何说?说什么?如何说?

    2005年01期 16-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4K]
    [下载次数:3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1 ]
  • 天下谁人不识君——中国琴文化述论

    彭木木;

    琴之为器,大道寓焉。在两千多年的跨度里,琴更多的时候是作为一种人生境界,一种生命情绪,一种文化品格而存在的。对于琴来说,远有比聆听更为重要的意义。承蒙彭先生支持, 撰写文章,究源探流,谨此致谢。全文由《古琴概说》、《琴史寻踪》、《名琴流芳》、《琴闻索隐》、《琴派纷呈》五部分组成。缘于版面所限,本刊撷取第一部分《古琴概说》刊出。

    2005年01期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3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1 ]
  • 被关注的女性世界

    梁丽丹;

    <正>近年来,北京电影制片厂导演李少红陆续推出《雷雨》(1996)、《大明宫词》(1998)及《橘子红了》(2001)三部女性电视剧,被媒体视为她在电视剧创作上的“女性三部曲”,后两部因其独树一帜的创作风格,尤其受到重视。真正的女性电视剧在思维方式和视角上应当“将女性性别视为一种精神立场,一种永不承诺秩序强加给个体或群体强制角色的立场,一种反秩序的、反异化的、反神秘的立场”。李少红站在女性的立场看待角色与剧情世界,在题材内容上体现出自己的独特性,她关注女性的生存状态、悲剧命运,并与唯美的影像风格有机地统一起来,其创作实践丰富了中国电视剧的创作,她在女性电视剧创作中的探索和成果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2005年01期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7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8 ]
  • 历史剧“撞车”:意义的渗透与消解

    许雪毅;

    <正>近几年,历史剧的创作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影视界,一部部历史剧“你方唱罢我登场”,学术界,关于历史剧的讨论此起彼伏。一般地,人们把历史剧粗略分成两类:历史正剧和戏说历史剧。历史正剧标榜“贴近历史”、“重现历史”,以制作精良、气势磅礴自居,戏说历史剧则走民间路线,以平民化的戏谑为特征。但是,不管什么样的历史剧,引人注目的是:历史剧青睐宫廷戏,在题材选择上不时出现“撞车”现象。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慈禧,上镜率尤其高。历史上的康熙皇帝才在《康熙王朝》中出现,又现身于《康熙微服私访记》,以前在《火烧圆明园》、《少女慈禧》里已经被“定型”的慈禧在《走向共和》里以全新的面目出现,等等。历史剧一部部新鲜出笼,几乎都在中央电视台热播,有人评,有人骂,但是收视率都相当高,可以说,影视历史剧得到了主流和民众双方的认可。这是个很有意思的研究课题。以福柯和菲斯克的相关理论为依托,我尝试着对这种现象做一些分析。

    2005年01期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3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9 ]
  • 枕顶绣造型理念

    李宏复;

    <正>人类大概是唯一在睡眠时头枕枕头的动物。枕头的历史可能接近于人类的历史。一个人的生命大约三分之一是与枕头相伴度过的。在漫长的岁月里,枕头也浸润了种种文化的意义。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寤寐无为,辗转伏枕”的句子。古时候,人们把采集来的香花放在枕头里,

    2005年01期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8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30 ]
  • 清露晨流 新桐初引——晋人书法谈片

    朱以撒;

    <正>一书法作品是书法家寄托审美感受的形式。当一张白纸无任何笔墨痕迹时,它是纯物质的,当具有书家匠心的点画不断地切割白色空间时,我们说,任何片纸只字,都渗透了书法家的精神。一幅书法作品需要多大才能体现精神,这个问题显然无一定之规。尤其是明清以来,书法创作走上了长篇巨制的路

    2005年01期 4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0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6 ]
  • 福建省美术馆

    <正>福建省美术馆成立于1981年,隶属福建省文化厅。作为公益性社会文化事业机构,该馆具有收藏美术精品、开展学术研究、举办陈列展览、普及审美教育、促进中外文化艺术交流等职能,在省内乃至全国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2005年01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2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2 ]
  • 福建省美术馆馆藏作品选登

    <正>~~

    2005年01期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8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3 ]
  • 诗与真——印象派绘画美学启示

    李勇;

    <正>印象派是在一片嘲笑声中诞生的。1874年,当标志着印象派成立的联合展览在巴黎举办的时候、一位叫方桑(M.Joseph Vincent)的学院派风景画家面对着毕沙罗 (Camille Pissarro)的《耕后的田地》,以为自己的眼镜片脏了,他小心地擦了镜片之后断定,面前的这幅作品不过是从调色板上刮下来颜料,整齐地放在一块肮脏的画布上:既无头也无尾,既无顶也无底,既无前也无后。他对莫奈(Claude Monet)的那

    2005年01期 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2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36 ]
  • 诗意的“人体”

    苏宏山;

    <正>20世纪初,刘海粟先生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学中使用裸体模特,开创了裸体模特进入我国美术院校教学的先河。作为呈现艺术主题的一种形式,人体美术在艺术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西方艺术的一个重要主题,在西方艺术史上两个辉煌的时期——古希腊时期与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人体美术作品为艺术的辉煌增添了厚重的一笔。

    2005年01期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3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5 ]
  • 形式的自足——有感于尤涅斯库“纯戏剧论”论中国舞剧状况

    刘晓真;

    <正>尤涅斯库为了强调戏剧作为艺术的独立性,即“戏剧就是戏剧”,举了一个例子:同样表达一个思想概念,语言是“人必死于孤独”,而莎士比亚的戏剧则展示理查二世监禁其中的空空四壁。他通过舞台形式表达的特殊性直指戏剧独立的品质。

    2005年01期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9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48 ]
  • 第五代电影诗化品格新论

    唐建军;

    <正>新时期电影史是一部不断创新的历史。第四、五、六代电影在创新的诉求中陆续浮出水面,并奉献了风格独具的作品。创新固然不是修修补补,但继承、扬弃殊不可少。创新对“文革”时期停滞的矫枉过正,不仅造成了20世纪90年代创作观念和实践的混乱,作品失去质量的保证,还加大了观看的难度, 挫伤了观众的兴趣,最终阻碍了民族电影的发展。

    2005年01期 6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0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