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苑

期刊名称:艺苑
创办日期:2005
主管部门: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
主办单位:福建艺术职业学院
刊期:双月
电话:0591-38268061
Email:yyzzs@vip.163.com
国内统一刊号(CN):35-1278/G0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2545

访问量:74292
日访问量:11

  • 《闽南古厝》(油画)

    张立平;

    <正>~~

    2006年05期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6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5 ]
  • 周刚水彩画作品选登

    周刚;

    <正>~~

    2006年05期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0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9 ]
  • 青春亚文化论

    肖鹰;

    <正>青春亚文化,是指在当代都市文化环境下,以青年为文化主体的一种非主流文化活动。这种文化活动,一方面是青年的青春期生理——心理的文化表现,另一方面是当代都市文化活动(大众文化)在青年少年文化群体中的表现。这两方面的因素结合在一起,相互作用,构成了青春亚文化的基本特征。要把握青春亚文化,应当有一个开放性的大众文化视野,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对青春亚文化的历史透视和中西比较。青春亚文化的活动内容,是以青年的生理、心理为基础的,它们在当代文化(大众文化背景)上取得了亚文化的形式。对青春亚文化,既要肯定其合理性,承认它作为青年自我身心需要和情感释放的独特空间的积极意义,另一方面要看到它在大众文化背景上包含着的一些负面因素,因此需要培养青年对青春亚文化持一定程度上的批判审视的立场,在这个文化空间中保持更自由、健康和向上的文化心态,以获取自我身心的更健康、美好的发展。

    2006年05期 4-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3K]
    [下载次数:8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72 ]
  • 拼贴格瓦拉——图像复制与意义的消解

    林焱;

    <正>四十年前开始的那场冠以“文化”名义的大革命已经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而浩劫中的许多视觉形象还时而出现在今天的文化视野中,比如服装市场上的带红五星的绿军帽、音像市场里用绣着“为人民服务”字样的“军挎包”做包装的全套样板戏影碟,还有古董市场里大量流传下来的更大量仿制的像章、袖章、“领袖专用磁器”等等。应该说,那时的政治性的“CI形象”是相当成功的,整体的宣传策略与各种标志性形象设计是空前地深入人心的,在八亿人民中产生的那样狂热的效果也是世界文化史上“史无前例”的。中国青年出版社《新中国美术图史》中由王明贤、严善锌编写的 1966-1976分卷,让我们有机会重见那些行将湮灭的美术作品。很希望能有专家写一部那个十年的视觉文化史,把美术以外的视觉形象,包括集会等各种仪式、包括服装等各种用品、包括领袖题词书法等各种文化符号都加以梳理与评析。有一个现象让人疑惑——那时在我国广泛流传着绘画语言简练的领袖图像,竟然与遥在美国的安迪·沃霍尔所创作的作品很是相似。作为后现代主义波普艺术的执牛耳者,安迪·沃霍尔竟也大量创作过毛泽东画像(图1)。当年中国人

    2006年05期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0K]
    [下载次数:2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75 ]
  • 当代公园艺术设计品位

    翁剑青;

    <正>公园性质的确立和广泛的设立,是伴随着西方国家近代社会历史(主要指18世纪末和19世纪以来)而展开的,是近现代城市化及市民文化的产物。在“普天之下,莫非皇土”的封建中国,公园以“舶来”的概念和形式,于20世纪初在某些对外开埠通商较早、城市化程度相对较高、社会自治性较强的大型城市中得以萌生。公园作为城市社区机能的组构而纳入整体规划,营造城市文化生态环境及公共景观艺术之载体,自然是一种较晚的自觉,而许多公园的历史沿革,起始于皇族显贵、官宦仕人或巨商豪贾的官苑、庄园和庭院。在现代,公园之“公”者,系指财产归属及享用权的公有性,服务对象的公众性和空间性质与管理上的开放性;“园”者,系指具有预定规划和艺匠(设计) 的空间领地。在20世纪中叶之后,欧美国家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得到了空前的高速发展,城市空间肆意扩展蔓延,工矿生产与加工形态无所不在,尤其是后工业时代城市的人口、能源、交通、通讯及整体生

    2006年05期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4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36 ]
  • 世纪末的七面纱舞——莫罗笔下的莎乐美形象赏析

    郭晨;

    <正>一公元1世纪,犹太加利利地区分封王希律,娶了同父异母兄弟腓力的妻子希罗底, 而摩西律法禁止与兄弟的妻子结婚。约翰谴责了这桩婚事,希律把约翰拿住锁在监狱里。希罗底想要处死约翰,而希律因百姓们以约翰为先知,忌惮于他的声望而不敢杀他。希罗底便在希律王生日时,教唆莎乐美要约翰的人头。

    2006年05期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5K]
    [下载次数:2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4 ]
  • 超越“真实”:纪录片的传奇性特征分析

    唐建军;

    <正>纪录片一般被看作纪实的艺术。实际上,纪录片所纪之真实,并非观众司空见惯、见惯不惊的真实,而是带有传奇性的真实;纪录片所运用的纪实手法,也不是对拍摄对象的照抄照搬,而是调用了传奇化的纪实手法。传奇性是纪录片与生俱来的重要属性。

    2006年05期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8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7 ]
  • 寻找新的风标——关于“Small=Big汇合泉州”艺术展的一些思考

    黄曦农;

    <正>2006年4月8日,由泉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主办、《艺苑》杂志社协办的西班牙巴塞罗纳国际艺术家联盟组织的题为“small=Big”现代艺术展在泉州举行。而对于在展览中表现出的关于现代艺术的“审美”解读问题,笔者觉得有必要对现代艺术及其审美做一些浅白的诠释。

    2006年05期 3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8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6 ]
  • 为底层的视觉代言与社会进步

    顾铮;

    <正>美国风景摄影家安塞尔·亚当斯说:“在我的有关摄影的强烈体验的名单里, 包括了在陶厄斯预先看到的斯特兰德的一些底片,威斯顿的肖像与贝壳、斯蒂格里茨的《等价物》系列照片以及多罗西娅·兰格的高迈的人性肯定,不过我还必须加入在纽约市立博物馆展出的里斯-阿兰德照片。”这里所说的“里斯-阿兰德照片”,指的是亚历山大·阿兰德用雅各布·A·里斯的底片所印放的照片。众所周知,亚当斯是一个追求摄影的纯粹艺术性的摄影大家,但在他的这份名单里,居然会有里斯这样一个从他的摄影标准来看无论如何不会人流的摄影家,这似乎有点令人不可思议。

    2006年05期 35-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3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38 ]
  • 关于《云南映象》的解读

    何海飞;

    <正>在大多数习惯了为变化多端、喜新厌旧的商业流行文化所掌控的人们的心目中,《云南映象》虽然还继续存在,但其实已经结束了。它享受完流行一度带来的繁华盛宴,也被流行快速地厌倦和忘却。更多新的文化事件已经迫不及待地赶来,它们迅速占据了公众的视野。假如仅仅从商业运作的角度来说,作为一个巡回演出,作为一次名利双收的博弈,作为一种非流行文化的歌舞作品,它的确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和曾经红极一时的某些文化和艺术现象一样,《云南映象》幸运地成为文化消费市场一时的宠儿而被市场热捧之时,却也正是它被杂乱和低级的诠释阉割、异化之日。它被越来越多地灌进了大众娱乐和商业文化的元素,被剥离掉舞蹈艺术的严肃性和纯粹性。杨丽萍历尽千心万苦带着她找到的原生态来到了文明社会、现代都市的大舞台上,但却在人们的掌声和鲜花里迷失了她的原生态。《云南映象》,它的灵魂在渐行渐远。

    2006年05期 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2K]
    [下载次数:2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0 ]
  • “无极”与“The Promise”

    王鲁;

    <正>郭春林教授的文章《人,是要彼此信任的》(见本刊2006年第3期),有意识地触及了陈凯歌导演的新作《无极》一片的内涵,指出了影片的情怀还是古典的,并且提示了影片英文译名The Promise 的词意,其中对生存、选择、诚信、文化等物象隐寓作出了适当地解读。在观看过影片之后,本文意想靠近一些看点,并在阅读郭春林教授文本的基础上,也对影片《无极》表述一些看法,引申一些有限的思考。

    2006年05期 47-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9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3 ]
  • 新锐电影导演研究系列

    周安华;

    有不少读者来信(电),希望能系统对电影艺术的发展流变进行介绍,因此从本期起,我们特邀请南京大学戏剧影视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周安华教授为我们主持“镜像·话语“专栏,以飨读者。

    2006年05期 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5K]
    [下载次数:2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3 ]
  • 在漂移中寻求艺术与人性的皈依——谈李杨的电影《盲井》

    丁惠;

    <正>新锐导演李杨1959年出生于西安,1985年起就读于北京广播学院导演系,1987年主动退学,不久前往德国留学,先后在西柏林自由大学、慕尼黑大学学习艺术、戏剧理论,后又入科隆电影电视艺术学院专修电影导演课程,此后一直从事纪录片的拍摄工作,这一时期主要作品为三部纪录片:《妇女王国》(1991年)、《欢乐绝唱》(1994年)、《痕》(1996年)。 2002年,他筹集资金拍摄了根据刘义庆的中篇小说《神木》改编的电影处女作《盲井》,一举荣获第5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艺术贡献银熊奖。此后,该片又获得国内外十几项大奖,导演李杨也名声大振,一下子走进了公众视线,为国内外电影学界和大众媒体所广泛关注。

    2006年05期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1K]
    [下载次数:6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5 ]
  • 叙事游戏中的暴力美学与黑色幽默——“坏孩子”昆廷·塔伦蒂诺的电影世界

    李洁芳;

    <正>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电影导演昆廷·塔伦蒂诺以其特殊的电影创作风格几乎成为电影界的一块标识,一种时尚,一个符码。从某种意义上讲,他的作品可以看作后现代主义电影的注解之作。和众多后现代导演一样,昆廷也是伴随着录像带、电子游戏、MTV、电视等大众媒介成长起来的。他们对于复制与拼贴所带来的快感有着更为深切的体会, 同时他们对于“视听表达”也有着不同于以往前辈的独特感觉和见解,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电影语言的新奇与张扬。大家都不会忘记1994年在一片争吵与唏嘘声中落幕的戛纳电影节,原本呼声最高的《红色》名落孙山,而被一些人称为“坏孩子”的昆廷却带着他的《低俗小说》获

    2006年05期 5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6K]
    [下载次数:8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60 ]
  • 蔡恭亦实验水墨画作品选登

    蔡恭亦;

    <正>~~

    2006年05期 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2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9 ]
  • 《闽南黄金海岸》(油画)

    毛岱宗;

    <正>~~

    2006年05期 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1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