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模板
论文模板
 
如:
以清晰摧毁清晰
——探析塞尚“变形”技法的背后
张  三
 
【摘要】从塞尚作品中那令人迷惑的画面入手,着眼于他“变形”技法的运用,进而分析其“变形”技法其实含有两方面的指向:视觉真实与古典秩序。而且它们被塞尚以更为清晰的形式加以展现和提纯,并行不悖地被综合在了画作中,从而达成了塞尚特有的未定和模糊,所以他的“变形”其实是“以清晰摧毁清晰”的结果。
【关键词】塞尚;变形;视觉真实;古典秩序
[中图分类号]J20 [文献标识码]A
 
面对塞尚,我们不妨从“看画”这一基本的视觉感官开始,层层剥离,以分析其绘画技法的特点,探析其艺术思想的渊源。
 
一、对塞尚作品的疑惑
 
对大多数普通人而言,和塞尚作品或现代主义绘画的初次见面并没有一拍即合的快意,相反,无法理解的疑惑和无从下眼的焦虑更多地充斥着人们的头脑。如一位观赏者所言,“在塞尚的作品面前感到难以理解,看起来笨拙的笔触、不优美的浴女、普通的苹果橘子,没有历史画作品震撼人的宏大复杂场面,没有拉斐尔笔下完美的圣母形象。”[1]55在塞尚同时代的很多人看来,他是作为不会画画的淘汰者被迫离开巴黎回到埃克斯的,而类似的想法,在对西方美术了解不多的观众中,恐怕至今仍然存在。
要认识和解读塞尚,就不应该回避这样的疑惑,更不应该对这样的眼光鄙夷地弃之不顾,而最好是能从这样的疑惑中找寻出塞尚作品的独特甚至伟大来,因为,既然塞尚一直强调“孩童般地作画”[2]115,那么对看画来说,貌似的“浅薄”和“幼稚”也不应该被排斥(虽然有些“幼稚”是因为积习成见所致)。既然如此,我们就有责任一起分析对塞尚作品的困惑来源于何处?
对习惯了安格尔和提香的观赏者而言,要赞赏这里的女人体确实是个极大的挑战。马奈《奥林匹亚》中的女人体也只是苍白的平面化,而塞尚的女人体似乎只是肉的体积了。比例全部失调,大面积色块的堆积,面目模糊,身形游移。古典的精确、巴洛克的壮美、洛可可的优美都一并隐匿,观赏者在此面临着失语的窘境。
综合来看,塞尚的绘画之所以让观赏者疑惑,是因为其中“变形”技法的运用。一方面,他抛弃了自文艺复兴时代以来的西方传统绘画原则,特别是焦点透视法;另一方面,他也并未按照印象派发现的新道路前行——他同时代的印象派绘画,并没有像他的作品一样让人们疑惑,比如莫奈的《日出》会激起很多人的同感,但塞尚的《大浴女》则不会。这样,我们似乎可以说塞尚既抛弃了传统的秩序规则,又没有遵从新鲜的视觉印象,因此显得“怪异”而让人疑惑。似乎亚里士多德的伟大揭示,“艺术产生的本质是人类的模仿天性”[3]11-12,这个贯穿西方美术两千年的线索到此戛然而止。但这样下结论,对一直意在“藉由自然复兴普桑”[2]83的塞尚有失公允。因为这样一个矛盾,观赏者应该以“严肃”的态度再审视塞尚的作品了,“严肃”不是“一本正经”,而是去除成见后的澄净——和塞尚观察世界的方式相似,直面他的笔触与秩序,探析之前对他作品的疑惑,是因为他放弃了秩序与感觉,还是相反:他把它们抓得更紧?
 
二、清晰的视觉真实
 
相比于传统绘画,印象派更注重视觉性,能说明他们重视感觉真实的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对光的运用,光不是传统画家眼里毫无差别的、只为造成阴影的白光,在印象派画家看来,光是色光,是色彩的跳跃。朱利·拉福哥在1883年关于印象派的文章中写到:
“……印象派画家却发现对象被各种光线改变着,处在成千上万的色彩关系中,处在色彩丰富的分解中,而不是只存在于死寂的白光。在学院主义画家只在物体的边缘处看到将物体固定在空间中的线条时,印象派画家却发现真正活动的线条,比如这些线条没有几何的形式,而是通过成千上万的无规则的交合构筑着物体的生命。当学院主义的画家将物体看作是处于纯粹理性的线条下控制下的规律和分离的位置上的时候,印象派画家却从成千上万难以察觉的色调和笔触的角度观察着物体,伴随着不同空气的状态,它们的物体的外形并不稳定而是在不断变化。”[4]60
印象派选择颇具感官真实的光色的表达方式,和他们的生活方式有着天然联系,如T.J.克拉克所言,“这种新艺术的形式离不开它所表现的内容——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资产阶级所享有的那些真实的娱乐形式。”[5]10无论是马奈《草地上的午餐》,还是德加舞蹈系列,无论是郊外还是室内,都还集中色彩于人的活动,画幅内外,都是人的眼睛的注视与回望。这是“社会”,而非人生活于其中的全部的 “自然”,也就是说对于感官真实的内涵,他们并未进行透彻全面的涂画。而在这方面做到极致的,应首推塞尚。
塞尚让色彩的触角延伸到了画室中最安静的物品中。在他的静物画中,“没有明与暗的描画,而仅是色彩的关系。当这些关系被正确地表达出来,和谐的形式便自主地建立起来……他努力探索色彩的表现力,用色彩代替了体积,表现空间结构,颜色关系代替了明暗变化。他重视局部色调,用纯色和各种色的对照代替颜色的混合、色调的渐弱和细微变化。他在一句名言中这样宣称:‘当颜色丰富时,形状也就丰满了。’”[6]193颜色是视觉最直接的抵达,塞尚坚持用视觉逻辑诠释他所看到的一切,“无论何时何地,都必须忠实于视觉逻辑。”[7]43比如塞尚勾画静物的轮廓,不会把轮廓线勾死,特别是画球体时,“苹果的轮廓线就是由明显的几笔构成的,如果把它勾死的话,苹果就变成一个平面上的圆形,而不再是球体了。球的感觉,就要其形状既要画在平面上,又要让观众感觉到这是一个球,而不是一个圆。……用一个概念性的圆来代表球,是很简单的事。但是事实上,如果你只凭感觉去看,那么,那个球根本不是一个圆,而是一个‘球’。”(1)可见塞尚在绘画里尽最大努力地追求清晰的视觉真实,甚至容不下半点的含糊与错觉。
…… ……
 
注释:
(1)参考沈语冰:《塞尚研究的主要方法》,“川美开放课程”讲座系列。
 
参考文献:
[1]张艳丽.读塞尚作品《大浴女》[J].文艺生活,20109.
[2]Michael Doran.Conversations with Cézanne[M].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2001.
[3]亚里士多德.诗学[M].罗念生,.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4]李行远.法兰西文化背景下的印象派[J].美术学报,20053.
[5](美)T.J.克拉克.现代生活的绘画——从马奈及其追随者的艺术看巴黎[J]. 曹程,.艺术设计研究,20104.
[6]张豫.塞尚与他的艺术成就[J].科教文汇,20083.
[7](美)克莱门特·格林伯格.艺术与文化[M].沈语冰,.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基金项目:本文为﹡﹡﹡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
 
作者简介:张三,复旦大学美学博士研究生。
 
注意:
1.“注释”一般是一段解释性的话语;“参考文献”是文中引文出处,出于同一文献的,在文后不要重复列出,只在文中以相同序号后附带不同页码标注。
2.“注释”序号在文中标注用圆括号,如(1);“参考文献”序号在文中标注用“方括号加所在页码”,如[1]56。序号在文中采用“上标”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