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苑

期刊名称:艺苑
创办日期:2005
主管部门: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
主办单位:福建艺术职业学院
刊期:双月
电话:0591-38268061
Email:yyzzs@vip.163.com
国内统一刊号(CN):35-1278/G0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2545

访问量:104636
日访问量:7

艺术学理论

  • 场域交叉·媒介赋权·生产性受众:论艺术组织传播中的媒介关系转向

    付亚康;

    随着媒介技术的深度化发展,传统艺术组织传播中的媒介关系也正发生改变:首先是媒介场域的交叉虽然能够通过整合不同艺术组织间的资源实现互利共赢,但这也给负责艺术传播管理的“守门人”带来极大挑战;其次,媒介赋权带来的信息可供性使得艺术组织的话语权力遭遇危机,增添了艺术传播环境的不确定性;再次,生产性受众的崛起不仅是媒介化社会中受众主体身份延异的结果,这种结果还让艺术传播中的“双向的去中心化交流”逐步成为显学。这些变化显然打破了传统认为的艺术组织传播中组织充当主体、受众充当客体的特定媒介关系论调。

    2025年02期 No.146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8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影视研究

  • 从左翼电影到人民文艺:夏衍编剧理论的现实主义特色和中国气派

    王琳;李洋;

    作为一位有着鲜明革命现实主义倾向的电影艺术家、理论家,夏衍在现实主义电影剧作方面做了许多开拓性探索。他不仅创作了许多闪耀着现实主义思想光辉的经典剧本,还译介与编撰相关理论数十万字,横贯中国半个多世纪的电影发展史。夏衍善于用朴素、凝练的形式表达深刻、丰富的时代内容。从宣教工具、农民书写、民族风格呈现到艺术典型探索,夏衍的现实主义剧作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发展,其丰富的剧作实践和理论成果是中国早期电影现实主义剧作理论的重要构成,对于当今的电影研究工作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25年02期 No.146 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7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人机共生与物种同伴:中国太空科幻电影的后人类共同体美学

    何言;吴琼;

    在新太空时代和后人类思潮背景下,作为异于地球的真实场域,太空承载了后人类主义的诸多科技实践和文化想象。在太空科幻电影这一大众流行文化文本中,太空AI和离地动物作为“非人”代表,彰显了不同于地表的太空后人类话语。不同于好莱坞太空科幻电影的传统二元对立思维,中国太空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2023)借助太空AI“MOSS”,呈现了人机共生以及情感伦理开放性的离身性后人类想象;《独行月球》(2022)则通过离地动物“金刚鼠”,传达了动物作为唐娜·哈拉维式“同伴物种”的后人类伦理观,二者共同建构了新时代中国太空后人类共同体美学。

    2025年02期 No.146 13-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0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因果报应》:印度悬疑电影的故事世界探赜

    张步中;周高尖;

    故事世界随着受众不同的认知变化呈现出多元可能的世界形式,展现出可拓展性、开放性、交互性等特点。2024年印度悬疑电影《因果报应》构建出三种故事世界模型:一是可能世界,迷惑受众产生认知悖论;二是未知场域世界,形成故事“断点”的想象补充;三是游戏世界,构建剧情爽点的消费体验。电影通过这三种故事世界形式,深刻而生动地彰显了印度现实社会的“苦难之歌”,并以复杂多元的方式巧妙地将因果报应的“宿命回旋镖”主题融进叙事之中。

    2025年02期 No.146 20-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7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自我言说:好莱坞黑人导演的代际谱系与当代突围

    江奇志;黄宝富;

    好莱坞的黑人导演,主要指非裔美国人导演群体。黑人导演直到20世纪60年代“民权运动”的浪潮后才在好莱坞获得崭露头角的机会。在后殖民与全球化的时代语境之下,面对美国本土文化的强势同化与压迫,为了改变黑人在主流电影中一以贯之的“被言说”境遇,确立“自我身份”成为黑人导演的历史命题。他们在银幕上重塑非裔形象,在行业内寻求独立地位,在现实生活中争取政治话语权,逐渐成为世界影坛不容忽视的创作群体。近几年来,在又一轮种族运动的推动下,好莱坞出现“政治正确”的严重倾向性,黑人导演由此收到了更多的机会和认可。但在这种看似多元化的文化格局之下,黑人导演同样需要考虑如何延续发展势头、突破创作局限,并且解决由于种族问题带来的资源分配不均等诸多隐患。

    2025年02期 No.146 26-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5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戏剧戏曲研究

  • 爱与关怀的艺术殿堂:亲子音乐儿童剧的艺术特征及其教育功能——以《小萤火虫跟宝宝一样……》为例

    秦贞贞;

    在儿童的成长旅程中,亲子关系与家庭教育构成了不可或缺的基石。亲子音乐儿童剧,作为一种专为儿童及其家庭量身打造的艺术形式,凭借其生动的剧情、鲜明的角色以及极具感染力的音乐舞蹈,为孩子们构筑了一个洋溢着爱与关怀的艺术殿堂,更在教育层面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文章以福建人民艺术剧院原创亲子音乐儿童剧《小萤火虫跟宝宝一样……》为例,剖析亲子音乐儿童剧的艺术特征及其教育功能。

    2025年02期 No.146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2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中国戏曲中的非自然叙事探赜——以京昆版“伐子都”题材为例

    叶莹;

    近年来,非自然叙事作为后经典叙事学的一支新兴流派理论,成为研究戏剧叙事的重要议题,中国戏曲创作自古以来便存在着大量的非自然叙事实践,这说明中西方戏剧叙事在理论与实践上存在着共通性。文章以“伐子都”题材的流变与改编为研究对象,聚焦于讨论中国戏曲创作中的非自然叙事实践,总结戏曲创作中的非自然叙事规律和内在逻辑,以期进一步拓展中国戏曲叙事理论在后经典叙事学中的研究空间,希望为构建更为全面的中国戏曲叙事理论体系和学术框架提供新思路,以助确立中国戏曲在现代叙事学中的美学坐标。

    2025年02期 No.146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0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音乐与舞蹈研究

  • 跨媒介叙事与文化记忆重构:《只此青绿》从舞蹈诗剧到舞蹈电影的媒介转换

    彭小希;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作为现象级舞台艺术作品,通过跨媒介实践实现了从传统绘画到剧场表演、再到电影影像的两次媒介转换,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提供了新范式。文章以跨媒介叙事理论为框架,结合文化记忆与数字技术视角,分析《只此青绿》从静态图像《千里江山图》到动态剧场空间、再到电影银幕的转化路径。研究发现:其一,舞剧通过身体拟态与时空折叠,将二维图像重构为三维文化记忆场域;其二,电影版借助镜头语法与数字合成,突破传统舞蹈电影的叙事局限,以“人机共创”技术激活历史与当下的美学对话。二者共同揭示了媒介转换如何通过技术赋能与本体论协商,重塑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跨媒介叙事不仅是艺术形式的创新,更是文化记忆的再生产机制,为数字时代传统文化的传播与认同建构提供了重要启示。

    2025年02期 No.146 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5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传统音乐文化传承的影像叙事与意义构建——以《尺八·一声一世》为例

    赵蕊;陈坤鹏;

    在全球文化多元共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备受瞩目的时代背景下,传统音乐作为文化的关键载体,在传承与传播中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2019年上映的纪录片《尺八·一声一世》,凭借影像的独特魅力,为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带来全新思路。文章以民族音乐学理论为基础,对该纪录片展开系统剖析,认为该片通过历史维度回溯、田野叙事建构、多元文化互动以及文化传承塑造等多个层面,创新性地将民族音乐学理论转化为影像语言,不仅为传统音乐文化的当代传播开辟了新路径,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方法论指导。该研究尝试构建“影视学—民族音乐学”跨学科分析模型,提出“参与式叙事”影像创作方法论,希望能进一步拓展民族音乐学的理论与实践边界。

    2025年02期 No.146 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3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闽派舞剧中闽南舞蹈符号的运用与创新策略

    黄露斯;

    随着地域文化复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为艺术研究的重要议题,闽南舞蹈符号作为闽南文化的动态载体,在闽派舞剧创作中展现出独特的艺术价值与文化标识功能。文章选取经典闽派舞剧《丝海梦寻》和《沉沉的厝里情》作为案例,运用舞蹈案例分析法,系统探讨了闽南舞蹈符号在塑造人物形象、推动叙事以及增强叙事张力方面的运用机制,揭示这些符号如何通过与民俗、音乐等元素的有机融合强化舞剧的叙事效果,并提出包括传统符号现代解构、情境化叙事设计及跨艺术形态互文在内的创新策略,促进文化基因的活态传承。研究成果不仅可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舞台化传播提供理论支持,也可以为地域舞蹈符号的当代转化提供实践范式,对文化认同建构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2025年02期 No.146 5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2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从《逝去的时光》看大提琴协奏曲的艺术表达创新

    陈珑;

    《逝去的时光》在和声、复调技法、音色运用以及材料的布局上,巧妙地融入了20世纪音乐创作的先进技巧。这种融合了中国思维方式与西方音乐建构手法的创新,不仅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音乐风格,而且使得该作品在国际舞台上获得了广泛的认可。这为创作具有中国特色的交响乐作品树立了范例,开辟了新的路径。

    2025年02期 No.146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8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艺苑画廊

  • 艺术世家的笔墨传承与时代对话——林俊龙、李淑华、林任菁艺术之家中国画作品赏析

    景献钰;

    <正>近日,由福建省美术家协会、福建省画院主办的“情申申·映像——林俊龙、李淑华、林任菁艺术之家中国画作品展”在省画院美术馆开展。这场展览以217件跨越半个世纪的创作,构建起林俊龙、李淑华、林任菁家族三代的水墨谱系,呈现了传统家学在现当代艺术语境中的生长轨迹,更以个案研究的方式揭示了20世纪中国画演进中“传承·创新”的辩证关系。

    2025年02期 No.146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53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美术与设计研究

  • DIMT模式下化妆品视觉包装设计的传统文化符号解码——以毛戈平“气蕴东方”联名系列为例

    冯嘉仪;董书华;

    近年来国潮风逐渐兴起,各种传统文化符号在化妆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层出不穷,其中毛戈平的“气蕴东方”系列联名以其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在一众化妆品中脱颖而出。研究基于东方符号学DIMT模式,从“言”“象”“意”“道”四要素对毛戈平“气蕴东方”系列视觉包装设计中的传统文化符号进行解码分析,通过符号解码,推动传统文化在现代美妆行业的创新传承与价值彰显。“言”与“象”的文字、色彩、纹样、图画等符号通过元素联想进而达到“意”即中华文化内涵的传达和品牌理念的体现,并揭示其中“道”的“和而不同”的哲学思想,体现了东方美学审美原则和现代创新。

    2025年02期 No.146 64-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6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粉墨丹青:传统戏曲角色工笔表现的诗意生成路径探析

    林锦春;

    戏曲作为一种充满东方韵味的艺术形式,拥有深厚的民众基础,并在海内外文艺爱好者中广受欢迎。将工笔画技法应用于戏曲人物的塑造,不仅能够充分展现戏曲艺术的魅力,还能够使二者相得益彰、相互增色。在图像塑造中,通过深入挖掘新的时代审美特质,探索艺术形象与图像、观念聚合、造型理解、语言驾驭、主题新释、时代风貌等方面的关系,旨在塑造出高贵、诗性、时尚且富有时代精神和寓意的东方戏曲工笔人物形象。通过这些探索,我们可以塑造出既传承经典又富有时代感的东方戏曲工笔人物形象,为传统艺术的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2025年02期 No.146 7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7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传统画肆与展览新风:清末民初上海书画市场的两种销售模式

    宋自腾;

    清末民初之际,上海地区书画商业发展日渐繁盛,浓厚的商业氛围吸引了大量画人来沪鬻艺安身。随着书画群体的不断集聚,上海书画市场的销售模式亦愈加多样,以笺扇庄、南纸店、古董肆为主体的传统商铺与受西方文化冲击而被引入的新兴美术展览,成为此时上海书画市场的两种重要销售模式。书画商铺是为画家接收订单与推销画作的中介机构,清末尤以围绕在上海老城厢豫园内外的众多“商铺集群”最具代表性,它们以商缘、业缘为纽带,逐渐形成一条涵盖画室、客栈、社团、商铺的商业链条。而效仿西方博览会模式诞生的近代美术展览,则因其公共性特质,不仅被视为“启迪民智”的普惠活动,更有助于提高参展画人声名,继而使鬻艺画人进一步获得消费市场关注。

    2025年02期 No.146 77-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7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非遗研究

  • 南音传承的现代化转型

    陈燕婷;

    南音传承可分为自然传承与保护传承两大类型。自然传承指的是在没有政府力量干涉的情况下,南音自生自灭状态中的传承。此时期南音学习者的特点主要是自发学习,非功利性,自娱自乐。1990年“南音进课堂”活动的开展,使南音进入“保护传承时期”。此时期又可细分为“保护传承推动时期”和“保护传承常态化时期”,这两个时期南音学习者虽然主要为非自发学习,但是前者具功利性,后者则向非功利回归。由此带来的启示是,南音传承的现代化转型已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虽然还有其他问题需要重视、解决,但是,只要有耐心,有举措,时间会慢慢消化这些问题。

    2025年02期 No.146 8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4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体验经济背景下土族民歌现代文化消费的路径构建

    冯玉霄;石秋月;

    在体验经济背景下,土族民歌凭借其丰富形式与深厚文化内涵,成为现代文化消费的重要资源。其消费路径构建需从文化传承、娱乐体验等方面入手,创新传播方式、提升文化产品内涵、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等策略,充分发挥其多元价值,促进文化传承与地方经济有机结合。同时,需解决文化内涵与商业价值的冲突、符号消费与情感消费的矛盾等问题,以推动土族民歌的可持续发展,为地方文化产业注入新活力,助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2025年02期 No.146 88-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9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福建名人故居的文化阐释与价值建构

    蔡淑琴;

    名人故居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瑰宝,蕴含着丰厚的历史信息与文化内涵,是地方文化特色、历史记忆与民族精神的重要承载媒介。文章通过系统性文献考辨、田野实证研究及跨学科比较分析,探讨福建名人故居在历史叙事与文化研究中的价值建构与阐释,聚焦福建名人故居的历史文化价值生成机制与阐释体系,揭示名人故居作为复合型文化载体的深层价值结构。其物质空间不仅凝结着特定历史时期闽地建筑技艺与礼制规范,更通过建筑形制、空间叙事与器物遗存形成历史记忆的物化表达。其价值阐释需建立包含历史真实性、文化表征力等维度,对完善文化遗产价值阐释理论及优化地方文化治理具有双重启示作用。

    2025年02期 No.146 9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3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艺术教育研究

  • 弦上春秋:二胡教育的终身化实践与文化传承

    范锐锋;

    作为承载中华礼乐文明精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二胡教育在终身教育场域中展现出文化传承与审美认知的双重教育功能。研究表明,系统化的二胡教育实践不仅能夯实终身教育的文化根基,其“技—艺—道”的渐进式培养路径还可促进学习者文化认同建构与审美素养提升的协同发展。面临三重结构性矛盾,即传统承续与现代创新的价值张力、标准化教学与个性化发展的实施悖论、资源配置与群体需求的动态失衡,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框架,本研究提出四个维度的推进策略:制度层面的保障体系建构、文化层面的传播机制创新、实践层面的全龄段课程开发体系、资源层面的数字化共享平台建设。研究的创新性在于通过构建“文化传承—教育创新—人格塑造”的三维协同理论框架,为传统文化在终身教育中的转化发展提供实践范式,最终指向德艺兼修的现代公民人格培育目标。

    2025年02期 No.146 99-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0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艺术工作坊模式下的美术课程建设与实践——以福建师大附中美育课程为例

    杨茹;

    艺术工作坊模式具有项目化、开放性、互动性、实践性和个性化等特点,以项目化与主题化的教学设计、开放性与互动性的教学模式、实践性与创新性的教学过程以及个性化与多元化的学习路径优化美育教育。福建师大附中在探索与建设艺术工作坊模式的过程中,秉持育人理念,优化教学设计,提升师资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实践成效。在建设过程中,也暴露出资源分配与利用不均、教师队伍有待优化、课程设置与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对此,针对之后艺术工作坊模式的发展,提出要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课程设置等对策,为其他学校推行艺术工作坊模式提供参考。

    2025年02期 No.146 104-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7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